肢體活動內容的因素包含時間、空間等,但決定肢體活動內容最重要的是幼兒的年齡幼兒的年齡會影響課程內容與設計

接下來,說明一下肢體活動課程的【六大要素】

第一個要素:空間

包含自我空間與一般空間,自我空間是個體在不移動的狀態下,手腳延伸到最長可以自由活動的空間;一般空間是指群體一起活動的空間範圍,教室天花板下方、地板上方的活動空間。

空間包含三個層次高─墊腳往上延伸的空間感。

                             中─站立時的空間感。

                             低─距離地板(或是地心)最近的空間感。

空間與身體方向有關聯,如前進、後退、左右等…同時也有路徑的不同:像是直線、曲線、S形等。

※自我空間的遊戲─

1.請小朋友站好雙手側平舉,小飛機轉一圈,這是自己的活動空間,小飛機不可以打到其他小朋友。

2.使用呼拉圈,讓孩子站在呼拉圈內或是拿著呼拉圈移動,建立自我空間感,同時在移動時感受一般空間。

其它補充遊戲─小氣球、吹泡泡、火車過山洞/火車快飛、人體呼拉圈等

1518010508377.jpg

 

第二個要素:形狀

形狀與身體部位緊密相關,引導孩子利用身體做出不同形狀。

引導─身體哪些地方可以彎曲?身體變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或是用身體進行動物的模仿、魚類的模仿、交通工具等。

我認為形狀這個要素跟動作教育Movement education中的身體知覺很相似,都強調身體部位與控制身體動作的概念。

差別在於一個是從內而外,另一個是從外到內。

 

20190917分享課1_190918_0011.jpg

第三個要素:時間

主要讓孩子了解時間單位與間隔,有時間順序的序列事件。

時間是肢體動作與快慢的關係呈現,進行動作時可以讓孩子體驗快、慢,包含靜止、急停等概念。

可利用情境讓孩子去表達,如龜兔賽跑、蝸牛爬行、草原上奔馳的馬、叮咬人的蚊子等。

 

 

第四個要素:力度/力量

力量是指肢體動作的強與弱的表現,包含了肌肉的張力。

同時可以讓孩子練習控制自己的肢體力量。

如大象走路、被強風吹的小草、鬼鬼祟祟的狐狸走路、和夥伴拔河、在樹上睡覺的無尾熊、生氣的貓咪等。

 

第五個要素:流暢

流暢是指肢體動作持續的順暢程度,包含持續動作、中斷、暫停動作等。

像是123木頭人遊戲,孩子可以體驗移動與暫停動作間的動作轉換;在公園草地上奔跑、游泳、鬼抓人遊戲。

 

第六個要素:節奏

節奏與音樂相關,同時口語的文字也可以產生節奏。

如口唱童謠、手指謠、音樂遊戲等。

最常使用的是拍手,讓小朋友用拍手的方式拍出不同的節奏,延伸活動可以加上腳的踏步、拍地板、拍大腿。

也可以玩團體遊戲,如蘿蔔蹲、搖呀搖、消滅害蟲、我最愛吃的水果、右手左手不一樣 換等遊戲。

arrow
arrow

    鯨魚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